中新網9月18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南亞訪問,馬爾代夫、斯裡蘭卡對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表現濃厚興趣,並就港口等海上合作達成新共識。《澳門日報》18日社論《中國復興海絲之路提速》稱,中國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近期明顯提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有歷史文化底蘊,又有現實可行性,有助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交流合作,是維護海洋權益的戰略需要,可一舉多得。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倡導的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近期明顯提速。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出訪亞洲四國中有三國與海絲之路有關,其中馬爾代夫、斯裡蘭卡都對參與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表現出濃厚興趣,併在港口等海上合作方面與中國達成新共識。
  正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將共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主題。與會的東盟國家領導人和官員對此倡議都表示歡迎。
  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三國隋朝,繁榮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航線,是聯繫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商業貿易路線,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交通走廊。
  中國通過和平的航海貿易,為沿線國家帶來了經濟的共贏,不同文明的碰撞,以及相關國家的和睦交流。這與近代西方海洋文化中的侵略性和擴張性截然不同。
  去年10月,習近平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正式提出要構建面向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已成為中國新一屆政府戰略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大戰略引起了國內外的關註。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政府為何要復興海上絲綢之路?這一戰略主要出於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考量,可一舉多得。
  第一,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助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海上絲綢之路連結太平洋和印度洋,通過與相關國家共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可藉此加強與東盟、印度等國家的合作。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助深化與東盟的合作尤其是海上的合作,推動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建設。
  第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可突破西方大國的圍堵。自年美國實施“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中國周邊安全形勢嚴峻。另外,受冷戰遺留的歷史問題與冷戰後現實衝突的影響,東亞地區國家矛盾交錯,利益交織,倘處置不好,極易釀成危機。中國如何突破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所導致的這種“東緊”困境,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戰略轉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戰略東向”轉變為“戰略西向”,它避開了地緣政治擁擠不堪的東亞,轉向大有可為的西線,達到揚長(經濟貿易、基礎設施)避短(軍事、安全壓力)的目的。
  第三,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戰略需要。中國雖是一個海陸大國,卻長期對海權與海洋權益不夠重視。海洋將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最重要資源,世界各國都加強了對海洋權益的重視與維護,中國也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就是一個重要信號,說明中國將更重視海洋和海權,更重視維護海洋權益。
  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是古老的中華文明對人類和諧美好精神的貢獻,體現了互聯互通、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命運共同等價值內涵。這些思想正是中國政府所提的面向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要秉承的價值觀念與國際規範。
  中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有歷史的文化底蘊,又有現實的可行性,它必將為沿線各國創造更多的利益共同點和經濟增長點,為各方的戰略伙伴關係增加新的契合點,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原標題:澳門日報:中國復興海上絲路提速 一舉多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j53pjxy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